员工天地

首页 / 企业动态 / 员工天地
表里山河间的家国魂:从千年热土到恒神织梦
发布时间:2025-09-13     作者:先进材料事业部   分享到:

站在太行山的褶皱里回望,汾河水正带着千年的月光向东流淌。这方被群山环抱的土地,自古便有“表里山河”的称谓, 外有黄河奔腾作屏障,内有太行吕梁相拥成脊梁,这样的地理筋骨,悄悄为山西人铸了一颗家国同频的心脏。从杨家将的铠甲寒光,到晋商的驼铃悠扬,再到今日恒神公司里经纬交织的产业担当,这片土地上的家国情怀,始终在时光里生长,从未褪色。

春日里去雁门关,残垣上的草芽还沾着晨露,风过城楼时,仿佛还能听见杨家将的铠甲碰撞声。当年杨业率七子守边关,“血染金沙滩”的故事至今还在晋北的土炕边流传。老人们说,那时的山西人家,男丁出征前总要喝一碗家乡的老陈醋,酸里带劲的滋味,是让他们记着家,更记着身后的万里河山。有次在代县的古城墙下,见一位白发老者正给孩童讲“穆桂英挂帅”,孩童问“女子也能保家吗?”老者指着城墙砖缝里的野草:“你看这草,再硬的石头也能钻出来,咱山西人的家国心,不分男女老少,都像这草一样韧。”这份“韧”,后来成了晋商走南闯北的底气,也成了今日我们深耕产业的精神注脚。

走在平遥古城的青石板路上,晋商大院的飞檐翘角总让人想起那些驮着茶叶与丝绸的驼队。明清时的晋商,用脚步丈量着从山西到恰克图的万里商道,驼铃摇过沙漠,也摇出了“汇通天下”的传奇。可鲜少有人知道,当年不少晋商的驼队里,都藏着为边关输送粮草的秘密 , 他们一边算着商号的账本,一边记着国家的需求,把“利”与“义”拧成了一股绳。在祁县乔家大院,我见过一幅清代的捐输账簿,泛黄的纸页上,密密麻麻写着乔家为海防、赈灾捐献的银两,字迹虽淡,却能让人读懂晋商口中 “生意做遍天下,根还在咱中华” 的深意。那时的 “产业报国”,是驼队里的粮草,是账本上的捐银;而今日的山西,这份情怀有了更鲜活的模样,在恒神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机器轰鸣间,一根根高性能纤维正被织就,它们将成为航空航天的“筋骨”,成为高端装备的“脉络”,续写着恒神人“以实业强国家”的新故事。

第一次走进恒神公司,是在一个初秋的清晨。阳光透过厂房的玻璃窗,洒在排列整齐的生产线的上,工人们穿着蓝色工装,眼神专注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,指尖在操作台上精准移动。车间一角的展示区里,陈列着用公司纤维制成的航空部件、风电叶片模型,旁边的展板上写着“产业报国,实业兴邦”,这短短八个字,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山西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密码。和一位在这里工作了五年的工程师聊天,他说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山西人,大学读的是材料专业,“咱山西人祖辈就懂‘守土有责’,过去是守边关,现在是守产业阵地。看着咱自己生产的纤维能用上大飞机、大工程,比啥都骄傲。” 他的话,让我想起汾河边晾晒红枣的大娘, 去年秋日在汾河岸边,大娘笑着递来一颗甜枣,说自家孙子在部队服役,国庆阅兵时还出现在电视里,“娃说要像咱山西的老槐树,扎稳根,护好家。”而恒神的工人们,不正是新时代的“老槐树”吗?他们把根扎在山西的产业沃土上,用科技与汗水,为国家的高端制造“护好家”。

如今再看山西,大同的煤矿还在为国家输送能源,太原的装备制造车间里机器轰鸣,运城的果农把苹果卖到了全国各地,而恒神公司的高性能纤维,正沿着产业链条,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。这片土地上的人,依旧像他们的先辈一样,把对家的热爱,揉进对国的担当里 , 就像汾河水,不管流到哪里,都记着自己的源头;就像太行山,不管经历多少风雨,都守着自己的方位;就像恒神车间里的每一根纤维,不管最终用在何处,都带着“产业报国”的初心。

暮色降临时,站在晋祠的周柏下,古柏的影子拉得很长,与远处恒神公司亮起的灯火交织在一起。忽然明白,山西人的家国情怀,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豪言,而是藏在古城墙的砖缝里,藏在晋商的账本里,藏在恒神车间的机器声里,藏在每个普通人的日子里,是父母叮嘱孩子 “好好做事,别给家乡丢脸”的期许,是恒神工程师在实验室里反复调试参数的坚守,是学子们 “学成归来建设山西” 的誓言。

这情怀,如表里山河般厚重,如汾河水般绵长,从杨家将的边关岁月,到晋商的万里商道,再到恒神公司的产业织梦,它始终在传承中创新,在坚守中绽放。对于每一个来到恒神的人而言,这里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,更是接续“产业报国”梦想的阵地, 因为他们知道,自己手中的每一根纤维都系着国家的未来。